2025.10.02

楊岳平副主任受邀與談「IADI核心原則國際研討會」

本中心副主任楊岳平教授於2025年9月11日,受邀參加由國際存款保險機構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eposit Insurers, IADI)在臺灣舉辦的「IADI核心原則國際研討會」,楊副主任擔任與談人,分享〈數位金融創新對存款保險制度的衝擊〉。

 

 

本場次聚焦探討電子支付、穩定幣、存款代幣等新興金融工具是否應納入存款保險保障。楊副主任以學者代表身分,提出以「流動性風險、傳染性風險以及貨幣創造功能」三要素作為判斷基準,引發各國代表熱烈回應與深度討論。

 

 

IADI為全球存款保險制度的國際標準制定組織,我國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亦以正式會員身分參與。今年會議在臺灣舉行,正值2014年以來核心原則修訂的重要時刻,並恰逢中央存款保險公司40周年慶,具有深遠意義。

2025.09.10

曾宛如主任與楊岳平副主任收錄文章於《Current Legal Issues in American and Taiwanese Law》

由加州大學柏克萊法學院 Robbins Collection 與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共同策劃的 《Current Legal Issues in American and Taiwanese Law: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Studies in Comparative Legal History 系列),於2023年出版,是一本值得深入閱讀的比較法專著。本書由 Laurent Mayali 教授 與 沈冠伶教授 共同主編,收錄兩校學者與臺美法官於多年系列研討會中發表的研究成果,全面展現臺美兩國法制的異同與對話。

 

 

全書涵蓋刑事法、行政法、司法制度、公司法、家事法、醫療法及憲法等多元領域。正如 Mayali 教授在本書前言中所言,這些研究成果呈現了臺灣與美國法律制度在當代的發展樣貌,也突顯兩國在因應新興社會挑戰時所展現的不同路徑與相互啟發。

 

在本書中,CIEL 主任曾宛如教授 撰寫了〈Corporate Governance Chaos Highlighted by Scramble over Corporate Control – Using General Meetings Convened by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Director Replacement Through Tender Offers as Example〉一文。文章以我國公司控制權爭奪實務為案例,探討獨立董事召集股東會及透過公開收購進行董事更替等現象所暴露的制度混亂,並藉由國際比較分析提出對公司治理改革的觀察。

 

此外,CIEL 副主任楊岳平教授 亦於本書發表〈Ensuring the Board’s Independence in Controlled Companies: An Enhanced Nominating Committee Proposal〉,聚焦於控股型企業結構下,如何藉由強化提名委員會制度以維持董事會的獨立性,為公司治理研究增添另一面向的思考。

 

《Current Legal Issues in American and Taiwanese Law: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不僅體現臺大法學院與柏克萊法學院長期合作的深厚基礎,更是學術交流推動法制創新的重要成果。透過這本書,讀者能夠從跨國比較的角度,更深入理解臺美法律制度在理論與實務上的發展脈絡,堪稱比較法研究與公司治理探討的重要書籍。

2025.07.11

幣安全球 CEO 來訪!NTU CIEL x Binance 深聊虛擬貨幣法制

🚀【幣安全球 CEO 來訪!CIEL x Binance 深聊虛擬貨幣法制】

🥇全世界最大的虛擬資產交易所幣安(Binance)執行長鄧偉政(Richard Teng)、亞太區域團隊成員何軒榕、簡書永來訪本中心,與企業法制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岳平副教授、陳肇鴻副教授及蘇凱平副教授,針對虛擬資產的國際監理趨勢、我國監理發展、以及虛擬資產服務商法令遵循等議題進行深度交流。

 

 

雙方針對我國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的進展進行意見交換,分享彼此對虛擬資產服務交易商從登記制到許可制、資本要求、資安及洗錢防制機制的觀點,此外亦針對境外虛擬資產服務商進入台灣市場的監管架構交換意見,以及討論利用當地「金融網紅」(finfluencer)或意見領袖(KOL)進行行銷涉及之潛在刑事風險。

 

 

雙方也針對犯罪防制議題,交流包括洗錢與詐騙等對虛擬資產監理帶來的影響。此外針對轉帳規則(Travel Rule)實施可能帶來的實務運作問題,包括現實上所需的資料共享基礎設施,彼此也分享各自觀察的實務發展與監理可能方向。最後針對我國虛擬資產市場的特色與潛力,幣安也分享了他們的觀點。

 

 

感謝 Binance 團隊的來訪,本中心長期關注虛擬資產及金融科技領域的法制發展,期待透過與國際領先業者的持續對話,協助台灣在全球虛擬資產與金融創新發展中,兼顧創新、穩健與法治基礎,打造具國際競爭力與信賴度的市場生態!

2025.09.03

曾宛如主任發表「外國公司來臺第一上市之併購與股東保護」於「月旦法學雜誌」中

本中心主任曾宛如教授於《月旦法學雜誌》2025 年 6 月第 361 期發表〈外國公司來臺第一上市之併購與股東保護〉之研究,針對外國公司來臺第一上市後所衍生的併購與股東保護爭議,提出深入分析與制度省思。

 

 

曾主任於本文中指出,外國公司來臺第一上市後,曾因併購下市案件引發投資人不滿,主管機關亦高度關注。現行制度主要透過章程規定保障股東,但章程不得違反外國公司所屬國的強行法規,形成保障效果的限制。此外,證交所對於因併購下市與其他自願下市的規範亦有不同,合理性仍有待討論。

 

具體而言,投資人若不服我國公司的併購價格時,可向法院聲請裁定公平價格;然而當標的為外國公司時,準據法、國際管轄權及公司章程的交錯關係,往往增加救濟的困難。本文即從臺灣兩個事實相似但判決結果相異的案件切入,並參照開曼公司於美國私有化下市後異議股東的救濟途徑,剖析其中法律問題與現實挑戰。研究結論指出,我國未來應進一步釐清相關法律適用與程序設計,以兼顧投資人權益保障與跨境監理的可行性。

 

本研究可於以下連結下載:https://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536137&listkey=

2025.08.29

楊岳平副主任受邀出席立法院《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公聽會

本中心副主任楊岳平教授於2025年6月12日受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邀請,出席「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公聽會,針對草案內容以金管會委託研究團隊代表之身分分享立法考量。

 

本次公聽會由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集委員賴惠員召集,政府機關包括金管會、中央銀行以及法務部均受邀出席,立法委員林思銘、黃珊珊、麥玉珍、鍾佳濱、賴士葆、葛如鈞等均有發言。

 

楊副主任於其發言中指出,本次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並非全盤移植單一國家的制度,而是綜合參考歐盟、日本、香港及韓國等比較法,並依據台灣市場特性加以調整。其核心精神在於將虛擬資產服務商定位為金融機構納入金融監管,搭配刑事責任之設計,以因應行政機關對未經許可業者缺乏檢查權限的執法困境。

 

楊副主任並補充指出,針對穩定幣監理上,本次草案僅納入錨定法定貨幣的類型,對於錨定其他虛擬資產或商品的穩定幣採「不納管亦未禁止」的態度。此外,草案並未一次性納管所有虛擬資產新興業務,但針對法律風險較高、已有一定市場的「借貸業務」優先規範,並預留制度彈性授權主管機關未來再逐步擴大納管其他新興業務,而採取漸進式的策略。

 

綜合而言,楊副主任指出《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係以「原則性母法」提供整體監理框架,再透過子法與行政命令滾動調整細節,以回應技術發展的快速變動,避免過度僵化管制不易因應產業實務演進。

 

本次公聽會完整記錄可參考:https://ppg.ly.gov.tw/ppg/SittingAttachment/download/2025060251/PPGB60500_2100_20988_1140618_0004.pdf

2025.08.29

楊岳平副主任受邀出席《2025 AI 金融科技發展論壇》與談開放銀行

本中心副主任楊岳平教授受AI金融科技協會邀請,於2025年6月10日舉辦之《2025 AI 金融科技發展論壇》擔任「創新 AI 國際化與開放銀行」議程之與談人。


本次論壇由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以及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作為開場致詞嘉賓,此外並由金管會創新處副處長施宜君進行專題演講。楊副主任則以與談人身分,分享開放銀行與AI金融創新帶來的監理模式改變。

 

 

楊副主任強調當代金融監理模式已由傳統「政府制定規則、業者遵循規則」的模式,逐步轉向「業者設計規則、政府審視認可」的市場化監理架構。此轉變意味著金融機構不僅需具備規則遵循能力,更需要具備規則創制能力,這要求金融機構理解監理目標以及掌握科技創新的風險管理需求。

 

楊副主任並提出國際上近年興起的「華盛頓效應」的概念,與過去討論的「布魯塞爾效應」形成對照,強調市場化的監理方式可以促進跨國金融科技發展與競爭力提升。

 

 

本次論壇與楊副主任與談內容之相關報導可參考:https://techorange.com/2025/06/10/2025-ai-based-fintech/

2025.09.02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院(SMU Dedman School of Law)來訪中心!

2025 年 6 月 3 日,企業法制創新研究中心非常榮幸接待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院(SMU Dedman School of Law)代表團蒞臨訪問。來訪貴賓包括:Jason Nance 院長、Chris Hanna 教授以及 Martin Camp 教授。

.

SMU Dedman School of Law 是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先生的母校,而蔡董事長亦為本中心的重要成立資助者。本次交流不僅延續了臺灣大學與 SMU 長期以來的友好合作關係,也為未來雙方深化學術合作與國際對話奠定基礎。

.

中心期待未來能持續推動與 SMU Dedman School of Law 的學術交流,促進國際合作,共同拓展企業法制研究的視野與影響力。

2025.09.02

楊岳平副主任受邀出席「TechOrange 2025科技金融論壇暨第9屆 Hit FinTech 高峰會」與談虛擬資產政策監管


本中心副主任楊岳平教授於2025年6月2日受邀參加由 TechOrange、KNOWING 新聞、幣特財經及鍶科技共同主辦之「TechOrange 2025 科技金融論壇暨第 9 屆 Hit FinTech 高峰會」,並於「政策講堂:監管發展新篇章」場次與擔任與談人,同場其她與談人包括立法委員許智傑、立法委員黃珊珊以及前金管會主委王儷玲。


在此次論壇中,楊教授針對我國正在討論中的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以及我國未來的虛擬資產監管環境提出法律層面的觀察,分享於法律層面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應著重的監管議題,以及強調虛擬資產新創團隊重視法令遵循與面對法遵挑戰的重要性。


楊副主任本次與談內容重點的相關報導可參考:https://techorange.com/2025/06/04/financial-regulation/

2025.08.29

楊岳平副主任發表「Trusts and Fund Structures in Taiwan: Laws and the Boundaries of Trusts」於「Asia-Pacific Trust Law, Volume 3: Boundaries in Context」專書中

本中心楊岳平副主任於國際出版社Bloomsbury出版的「Asia-Pacific Trust Law, Volume 3: Boundaries in Context」專書中,發表英文專章〈Trusts and Fund Structures in Taiwan: Laws and the Boundaries of Trusts〉

 

 

本研究以台灣投資基金制度為例,分析信託作為投資基金的「資產隔離工具」的優勢與局限。本研究特別指出台灣的公募基金多採用信託結構,其根本原因與《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的制度設計有關。相比之下,台灣的私募基金多採用公司或有限合夥架構,其根本原因亦與《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欠缺管制有關。

 

楊副主任透過台灣法制對不同資產隔離工具的差別設計與實務運作情形指出,信託的優勢並非絕對,也和一國信託法與商業組織法的相對彈性有關,具有明顯的法制背景依附性。

 

本研究相關發表資訊可參考:https://www.bloomsbury.com/uk/asiapacific-trusts-law-volume-3-9781509972951/

2025.09.02

楊岳平副主任受邀出席「東吳企管財經講堂」與談「全球詐騙黑產業鏈」

本中心副主任楊岳平教授於2025年5月27日受邀出席《東吳企管財經講堂》,與多位產官學代表共同探討「全球詐騙黑產業鏈」的現象與挑戰。

 

本次講堂聚焦於詐騙手法的產業化、組織化發展,並從金融、科技及法律角度深入分析如何提升社會防詐能力。本次講堂由前行政院長陳冲主持與引言,邀請包括刑事警察局預防科科長林書立以及今周刊、走著瞧等產業代表與談。

 

楊副主任以學者代表身分與談,分享其於法律層面的觀察。楊副主任指出,打擊詐騙的法制建構必須在保護公民隱私與維護金融安全之間取得平衡,不同型態的詐騙也有難易不同的監管對策設計,其中投資詐騙為我國最主要的詐騙型態,我國或許應考慮加強投資服務許可制度,加強對集資行為與投資管理行為的監管,以降低投資詐騙發生機率。

 

本講堂相關影音資訊可參考: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ESzVds51wU7kbzwtB6EEZTYSR335DYq

 
scroll_fix_img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