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大綱

隨著全球央行積極研究「央行數位貨幣」(CBDC),台灣也展開對「數位新臺幣」的深入討論。CIEL 副主任楊岳平 […]

隨著全球央行積極研究「央行數位貨幣」(CBDC),台灣也展開對「數位新臺幣」的深入討論。CIEL 副主任楊岳平教授接受「台灣銀行家」雜誌專訪,深入剖析CBDC的推動將對台灣法律與政策帶來哪些影響,以後潛在的挑戰和監管措施。

 

 

楊副主任首先指出,CBDC的推動,不只是單純的科技升級,也是一場深刻的法律與政策再造工程。在目前主流的雙層架構CBDC下,央行、商業銀行以及CBDC持有大眾之間的角色關係需要重新定位,此外也需要回應若干衍生的監理問題,特別是在個資保護、監管架構與法律授權三大面向,都需要進行法規調適。

 

楊副主任並特別針對隱私個資保護此一CBDC最大的爭議提出觀點。CBDC倘若設計為具有匿名性,會與洗錢防制(AML)相衝突。緩解CBDC隱私疑慮的重點,在於利用雙層架構的特性,規劃CBDC的中介代理機構(例如銀行或支付機構)是否向央行回傳交易資料,使央行可持有總體CBDC交易數據,倘若回傳資料,就比較容易引發監控疑慮;反之若不回傳資料,則可能減少備援機制而增加系統風險。

 

楊副主任也指出,在雙層架構下,CBDC中介代理機構如何被定位以及受監管、責任如何歸屬,皆是推行CBDC前必須釐清的關鍵。此外例如央行能否在特定情境下撤銷或凍結不法交易,也會需要專門立法來支持。最後,楊副主任另外補充指出CBDC的跨境支付與國際監管合作亦是未來挑戰。

 

台灣銀行家相關報導可參考:https://service.tabf.org.tw/FBS/SinglePage/625337

Back

其他活動和消息

Share

 
scroll_fix_img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