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大綱
《NTU CIEL 開幕儀式|地緣政治經濟時代的新企業法制》 2025年5月12日,「臺大企業法 […]
《NTU CIEL 開幕儀式|地緣政治經濟時代的新企業法制》
2025年5月12日,「臺大企業法制創新研究中心(CIEL)」在臺大法律學院霖澤館的國際會議廳,正式揭牌。同時,當天亦舉行了精彩的圓桌論壇,對於地緣政治時代下的企業法制創新進行深刻討論。接續著揭牌儀式的內容回顧,接著讓我們來一同回顧本次圓桌論壇的精彩內容!
第二場次圓桌論壇由本中心楊岳平副主任擔任主持人,邀請三位來自產官學界的專家共同參與討論,分別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童政彰局長、建業法律事務所馬國柱首席顧問,以及高盛集團(台灣)陳子揚董事總經理暨投資銀行部主管。
首先,由童政彰局長從主管機關的角度進行分享。童局長指出,面對全球局勢變動與金融監理的挑戰,台灣作為一個資源較為有限、地狹人稠的島國,其經濟命脈深深仰賴國際貿易。在此背景下,我國銀行業目前在全球設有近650個據點,台商走到哪裡,監管體系便跟進到哪裡,而健全的法律架構則是銀行穩定營運的基石。
他進一步說明,國際監理標準必須與國際接軌,符合全球規範。政府目前正配合巴塞爾協定IV(Basel IV),以強化銀行體系的韌性、提升資本適足率,鼓勵銀行維持良好的資本結構與資本週轉效率。童局長特別強調,金管會的銀行監理政策堅持產業支持原則,絕不在逆境中撤資或縮手,並保證舊貸得以展延、持續支持中小企業。
此外,童局長也提出,金管會將持續推動政策,致力於將台灣發展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他指出,由於航運與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自2015年起,我國銀行存款從34兆新台幣成長至2025年的60兆,資金充沛。面對中小企業即將面臨第二代與第三代的交班挑戰,金融業在協助企業穩健地進行財富傳承方面將扮演關鍵角色。他強調,政府將持續推動「留財與引資並重」的策略,吸引資金投資台灣、促進產業升級,期許能達成「兩年有感、四年見變、六年成形」的政策目標。
馬國柱顧問則以其多年會計師經歷出發,分享他對企業家布局策略的觀察,並剖析全球主要經濟動態及其競爭趨勢。他從政治經濟學角度切入,探討產業鏈整併的未來,包括貨幣政策的緊縮與再寬鬆、民族資本主義的回潮、功能性貨幣的再平衡、ESG規範造成的新型經濟壁壘、責任稅制與主權稅制的發展,以及課稅權的重構等重要議題。
他強調,企業應該主動調整自身的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結構,而非將壓力完全轉嫁給央行或金融主管機關。他呼籲,台灣企業應建立具有競爭彈性的跨國經營與法制聯盟體系。由於台灣以家族企業為主體,企業主多習慣現行國內法制,因此更需專業顧問提供前瞻性建議與因應對策。
陳子揚總經理則從實務面觀察指出,在地緣政治與貿易壁壘日益升高的情勢下,企業必須採取積極策略因應,包括強化資本結構、推動併購等,以提升自身競爭力與規模。
他提到,雖然台灣資金充裕,股票二級市場活絡,但股票一級市場的籌資動能仍顯不足,這是未來可以強化的重點方向。同時,金融業的整併也是提升體質的重要方式。近期許多企業展現海外併購的積極態度,正是因應國際局勢變化的具體作法。
他也談到私募基金在韓國與日本的快速發展,正逐步改變企業經營樣貌,讓企業得以重新聚焦、再出發並獲得市場認同,這也為台灣企業指出了可能的前進方向。
然而,陳總經理指出,併購過程中的一大挑戰來自於主管機關的核准程序,若審查過程過長,企業可能已歷經多次市場循環,增加不確定風險。他認為,這是政府應檢討與優化的環節之一。總結來說,他鼓勵企業持續提升自我競爭力,也期望金融監管機構能持續給予實質協助,並認為本中心的成立正是探討這些關鍵議題的絕佳契機。
最後,楊岳平副主任對以上深刻的討論做出總結。楊主任指出,本中心所關注的創新議題,除了新興發展的科技議題,實際上如公司治理、併購、籌資等企業法制最根本的議題,實際上在不同的時代下,也會是歷久彌新的議題,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和研究。
最後的最後,為本次揭牌典禮暨圓桌會議的閉幕儀式,由本中心陳肇鴻副主任與楊岳平副主任進行致詞。
陳副主任感謝各位來賓的參與,本次圓桌論壇有國際視野探討川普時代對公司法制的影響;也有國內產官學代表,分別從國際學術研究、國內金融監理以及跨國併購與投資等角度,共同分享這段時間大家在不同位置的觀察。期望本中心能持續邀請國內外學者以及產官學界,以不同的思維,激發不同的觀點,讓台灣的法制更加成長。
楊副主任表示,本中心的英文縮寫「CIEL」是法文天空的意思,期望本中心的研究能繼續向上突破,使臺大企業法制創新研究中心不只是單純的學術研究中心,也是產官學合作平台,在交流過程中,研究中心能成為中立的角色,聚集各領域代表共同創造進步的企業法制。
至此,本次揭牌典禮和圓桌會議圓滿結束,特此感謝所有與會嘉賓的精彩分享與深刻見解,也感謝各方先進的蒞臨參與!本中心將持續努力推動企業法制創新,也期待未來與更多夥伴攜手共創更多可能!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