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大綱
在全球暖化的壓力下,企業如何揭露溫室氣體排放資訊,已成為企業治理的重要議題。2025年9月,CIEL副主任 # […]
在全球暖化的壓力下,企業如何揭露溫室氣體排放資訊,已成為企業治理的重要議題。2025年9月,CIEL副主任 #陳肇鴻教授 於《臺大法學論叢》發表〈資本市場上溫室氣體排放之資訊揭露與漂綠風險〉。
本研究檢視我國上市企業自2011年以來在資本市場上的碳排放資訊揭露實務。陳教授指出,公開揭露制度雖被視為促進企業減碳的重要機制,但其成效仍仰賴揭露資訊是否「真實、完整、可比較」。
文章重點:
- 過往自願性揭露的成效有限:在沒有法令強制下,主動揭露碳排放資訊的企業比例偏低。
- 內容破碎、缺乏一致性:企業揭露內容平均篇幅不長,重要資訊未有一致性的揭露方式,出現選擇性揭露現象。
- 漂綠風險顯著:多數揭露項目僅要求質化描述,且無具體量化標準,使市場難以驗證其真實性,此會增加漂綠的風險。
陳副主任認為,主管機關應重新檢視「揭露成本」與「資訊可信度」間的平衡,並完善揭露標準,首應著重在可量化之資訊的揭露及累積歷史數量,以減少漂綠現象以及提升資訊揭露的效益。
論文摘要:
https://acrobat.adobe.com/id/urn:aaid:sc:AP:9ddf10ee-971c-40d1-afac-6a21ae6ce3fb
Back